解答:苏炳甘牧师  翻译:祝赟一  整理:李小雪


自我形象低落、在乎他人眼光、习惯讨好别人......几乎是抑郁患者共同的现象。您认为原因出在哪里?该如何调整?


首先,抑郁症是一种看不见的心理病,也是一种精神病。很多时候,只有当事人自己才感受得到。当患上抑郁症时,他会发现自己变了,尤其是情绪改变了,比如以前喜欢跟人家在一起,现在不喜欢了。情绪会突然低落或高涨,对于所表现出来的情绪起伏,别人不能理解,他也会责备自己,感到很内疚。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会开始感觉自己很多方面不能像以前一样自如,比如生活操作、表现、工作、学业等等都会退步,更加着急、焦虑。有时候毫无动力,但外面的要求与压力继续进来,内心便困惑、自责甚至认为自己做什么都失败。


在这种负面情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评价就愈来愈低,就会慢慢造成自我形象极度低落的状况。突发的感受不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灵健康,但长期的负面自我评价就有罹患抑郁症的可能。长期的讨好别人也会产生抑郁,因为自我的需要和感受不被重视,也没有善待自己,觉得人家很重要,自己不重要,自我形象就愈来愈低了。


长期下来心理内在的资源不足以来面对外在世界的要求,可是别人以为他很好,他也在每件事情上满足迎合他人的需要,时间久了之后就撑不住了,但是没有人知道,抑郁症就产生了。抑郁症与自我的压力和外在的要求很有关系。患者长期养成讨好别人的动机和习惯,久而久之会发现自己愈来愈没有力气再去讨好别人,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



自我形象跟原生家庭有很大的关系。当家人能够开始了解和认识抑郁症背后根源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慢慢地明白如何更好地重新建立抑郁患者的自我形象。抑郁症的爆发,会让患者自我形象陷入严重低落里,同时自我形象低落也可能是引发患者患上抑郁症的重要原因。患者自我形象有可能是家人一贯对其要求和期望甚高,对他的评价很低,常常批评、否定,给他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为此,解决患者自我形象低落的问题,可以从家人着眼。如果家人的态度能够改变,自然会帮助到他对自我看法的改变。当他开始改变对自我看法时,对抑郁症的改善是很有帮助的。当家人在面对抑郁症孩子的时候,即使他是基督徒,但也可能无法在学业、行为、社交、属灵等等各个方面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期望。如果父母了解这个问题之后,就开始以比较肯定、正面、支持的态度面对孩子,对孩子抑郁症康复是大有益处的。


图:水深之处


很多教会很少谈到抑郁症的事情,甚至牧者都不相信弟兄姐妹会患上抑郁症的心理障碍。如果可能的话,教会的传道、牧师、辅导都需要有一些关于抑郁症的常识和知识。很多时候,患上抑郁症的弟兄姐妹不一定是属灵出了问题。对待出现抑郁症的弟兄姐妹,教会肢体不当给患者太多的压力,而是要切身地让对方感受到被爱、支持和肯定。当患者能在一个群体里生活,又有一定的空间,对他的康复是有益处的。


牧者和辅导在教会有一定的影响,患者可能会比较听取他们的建议。作为教会的牧者,可以鼓励他看专业的辅导、精神科医生,看对方是否需要吃药,这些方法都是可以配搭起来的,使病人觉得自己不是有很大问题,同时又不感觉自己在孤军奋战。有人陪伴支持,会使抑郁患者对自己前面的道路会比较有盼望。


如何判断抑郁的严重情况是轻度、中度或重度呢?


通常来说,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指标。如果是轻微抑郁症,大概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会常常不喜乐。常常不喜乐,并不一定是对主没有信心的表现,这叫做非理性的不喜乐。在人群中,大家都很开心,他可能也没有什么很大的压力,家里的环境也不错、孩子很乖、经济也没有出现问题等,但就是闷闷不乐,可以判断可能是轻微的抑郁症。在这种症状下,他对所有事物没有一定的兴趣,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神;做事慢很多;睡不好,吃不好;或睡很多,吃很多等,但还是有力量上班,处理应该处理的事情。


判断对方是否是严重的抑郁症,大概有21项的测量指标,若符合其中15项就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了。如失去欢乐感,没有动力;对以往喜欢做的事情失去兴趣;常常想哭;很多时候会发怒;常常不想工作,甚至不想离开床;有时很小的事情都不能完成;很难组织自己的思维;有一些恐惧;对将来没有希望;对自己有很多的内疚感,经常会自责;自我形象很低,甚至会想到要自杀等。这种情况持续两周以上,就是严重的抑郁症,必须赶快去看医生。



抑郁期间,我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属灵生命和生活?两者该如何平衡?


When a Christian is in a depression, one should understand that the cause maybe related to one’s spiritual life, but the lifting of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may not. Religious practices, including prayer, Bible reading, attending church services and fellowships, could be some helpful means for some, but not for all. If “guilt feelings”, and “Stress” increase due to the failure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God and God’s people, these practices may not be helpful. God is full of “Grace and Truth” (John 1:14), and His grace is with those who are weak and not able to live up to His expectations (2 Cor. 12:9). One of the key reasons for suicidal ideation among the depressed is “a sense of hopelessness”. If religion confirms for the person that he/she is not performing well in the eyes of God, it may push the person over the cliff. I would suggest any depressed Christian to view his/her “sickness” as a “season” of weakness, and God understands.  


我们要了解,一个有抑郁症的基督徒,问题的起因可能和其个人的属灵生活有关,但是并不一定能用属灵的方法来解决。祷告、读经、参与教会服事及团契活动对某些患者有帮助,但并非人人适用。如因一个人自觉无法达到神及他的基督徒同伴们的期望而有“愧疚感”和“压力”,这些宗教活动就不一定对他有帮助。


神是有恩典和真理(约翰1:14),祂的恩典在人的软弱而无法达到祂的期望的人身上得以完全(林后12:9)。抑郁患者有自杀意图的主要原因是觉得绝望,如果让他觉得他在神的眼中行得不好,岂不是火上浇油?我建议对抑郁的基督徒的态度应该是把他的疾病视为一时的软弱,神都明白,也会体谅。


相关见证分享:


《我的“鸡血”青春,谁做主?/一位80后男孩挥别抑郁阴霾的故事》


作者简介

苏炳甘牧师,美国Liberty University专业协谈哲学博士、Fuller神学院教牧博士,金门浸信会神学院道学硕士,加州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理学士。专长心理辅导和心灵创伤医治,执业心理辅导师;曾任美国北加主恩堂、檀香山华人宣道会主任牧师十多年。现任Logos福音神学院实践神学副教授兼实习教育主任。


(文中没有标注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